欢迎阅读《福建师范大学校报》 - 福建师范大学

返回首页   第652期     合订本   报刊导读   小程序   更多期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作品,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验证码:  
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 加强和改进学校宣传思想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福建师范大学宣传思想工作暨精神文明建设表彰会交流发言摘登
查看:117   
                                                              

                                                 

营造氛围  助力发展

 ——经济学院新闻宣传工作情况汇报

■经济学院党委书记  林建荣
2017年,经济学院发布在校级及以上的新闻宣传报道共280篇,其中外媒报道151篇,受到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经济日报、中国教育报、央视等主流媒体的关注。我们的做法是:
一、坚持导向,守好意识形态阵地
        一是主动占领舆论阵地。着力打造了学院宣传栏、学院官网、MBA中心网站、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福建师范大学竞争力研究中心公众号、学院团委学生会微信公众号、学院团委学生会微博等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推动新老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抢占宣传舆论制高点。健全联动宣传机制,主动向媒体说明有关活动和会议背景、实质、内涵和目的,力求在互动交流中赢得更多的舆论先机,争取最好的新闻宣传效果。
二是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充分发挥学院理论经济学科专业优势,组织开展马克主义政治经济学读书会14期,举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读本》编写组第一次集中研讨会、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研讨会、马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修订研讨会,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征文比赛,组织学院老师20多人次接受省级媒体以上专访和参与省级以上国家方针政策建言献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重点、敏感问题等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唱响主旋律。
二、围绕中心,内聚人心外展形象
       一是聚焦学科专业领域。结合我院获批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和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高端平台,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取得,2017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直面2017:金砖国家峰会的热点聚焦》等发布,“二十国集团智库会议创新研讨会”、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创新与发展论坛、绿色丝绸之路国际论坛等举办,精心策划,推出一批高层次的新闻报道。
       二是深入挖掘闪光点。依托经院好系列评选(好老师、好学生、好课堂、好党员、好支部、好案例),深入挖掘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典型事迹和先进个人,先后全方位多层次地宣传报道了我院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荣誉称号的优秀学生、当选全国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的杰出校友、获各种省级国家级专家荣誉称号的优秀教师,提升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锻造队伍,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学院充分发挥好党政领导重视、分管领导专业、指导老师专职的重要作用,建设好一支由学院分管领导、办公室主任、辅导员、新媒体运营中心学生团队组成的宣传队伍,做到专人管、专人写、专人审。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建立完善工作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定期开展新媒体人才培训班和开设媒体经院专栏,努力提高工作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为促进工作提供保障。

着力推动三个强化  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董青松
       在校党委正确领导下,教育学院党委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着力推动三个强化,切实为学院改革发展站稳守好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担当意识,着力构建意识形态工作新格局
       一是严格制度执行,健全工作机制,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落实到位。明确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主抓分管条块的意识形态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同时,还把系主任和辅导员纳入工作小组,作为系、年级的第一责任人,直接抓、直接管,切实解决师生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二是认真开展排查,定期进行研判,确保意识形态工作总体情况心中有数。按照校党委工作部署要求,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多次开展专题研究,认真对师生的思想状况、宗教信仰等情况进行了多次梳理,对师生微博、微信、QQ以及公众号进行了排查。同时,还通过班子成员谈心谈话、行政人员与政工干部例会、辅导员与任课老师面对面等渠道,切实摸清学院师生的基本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
二、强化思想引领,着力提高意识形态问题免疫力
       一是抓学习推动。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大学习”活动,邀请杨林香、杨小霞等专家为师生开讲,组织师生前往政和县开展“学习廖俊波先进事迹”、“考察美丽乡村”和“助力基础教育”的党日活动,切实用新思想武装师生头脑、规范师生行为;为工作骨干配发《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思想研究》,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理论和实务的学习,同时,学院党委书记还以《学校教育与意识形态工作》为题,分别在师生中开展专题宣讲。二是抓典型带动。通过评选“学生满意教师”“优秀班主任”“年度优秀教师”等活动,并隆重举办表彰大会,提升教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引导教师回归本分、教书育人,争做“四有”好老师;用省劳模、省杰出人民教师等优秀事例正面引导,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切实把师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院人才培养和一流学科建设上;同时,抓住学校发生有关事件以及反面典型,在每周三召开的教职工大会上作警示教育,提高师生的免疫力。三是抓上下联动。积极推动学院的文化建设,通过建设学院文化走廊、阅读书吧等,营造有温度的学习工作环境。同时,组织师生参加体育节、学科竞赛、艺术展演等文体活动,丰富师生业余生活。积极做好学院官网和官微建设,努力做到及时、精准、有节奏推送,使网上宣传的正能量与网下思想工作有机融合。
三、强化阵地管理,着力筑牢意识形态领域防火墙
      一是加强课堂教育教学管理。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划定课堂教学中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和红线,严格执行教学督导制度,坚决杜绝课堂教学中传播违法、有害观点和言论以及编写制作政治性非法出版物的行为发生。二是加强宣传思想阵地管理。严格执行哲学社会科学类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一会一报”制,严把关键环节,加强过程监管。切实加强校园反邪教宣传教育,严密防范并阻断宗教极端思想在校园传播。三是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理。培养优秀学生作为网络评论员,优化网上舆论生态,营造学院晴朗的网络空间;成立网络舆情监测小组,积极进行舆情监测和应对工作,提高舆情处置能力,防止不良信息扩散。四是加强各类社团管理。严格审批教师校外社团兼职,认真执行报告备案制度。切实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注意配备得力的指导教师,强化学生社团活动的思想政治导向。
      今后,学院将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忧患意识,梳理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路,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文明团队是一流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

■地理科学学院地理学国家理科基地创新性人才培养团队副主任  李守中
       一流团队建设是一流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地理学国家理科基地创建以来,学院把团队建设作为地理学国家理科基地建设的重要引领,通过汇聚人才、培养人才、激活人才,不断增强团队创新力、协作力和凝聚力,在创建精神文明团队方面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积极探索: 
一、育人为本,师德为先,建设先进团队文化。
       团队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对每一位教师的要求,推崇品德高尚、治学严谨、精干高效、团结协作的团队文化氛围,引导和激励教师潜心育人,对师德失范零容忍;按照以“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作为育人理念,在师生互动实践、科学研究探索中强调主流价值引领,切实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各方面,充分发挥了导师团队集体育人功能和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责任,达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效果。团队先后被授予福建师范大学“五一先锋岗” 和福建省“五一先锋号”荣誉称号。
二、创新奋进,团队引领,打造高水平基地人才培养团队。
      在基地负责人杨玉盛教授的带领下,基地集聚了国家“万人计划”、杰青、优青、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等高层次人才;设立了“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旗山青年学者”资助计划,努力构建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和制度环境。近年来,团队成员在承担国家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优青&杰青项目、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高级别项目上不断突破,在Nature等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50多篇,成为一支在国内外有较高学术影响和创新活力的团队。
三、科研为基、教学为要,构建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育人机制。
      团队积极探索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推动了生态、地理两个一级学科的协同、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类平台的协同、科研创新团队和本科教学团队的协同、基础技能训练和创新创业训练之间的协同,以及闽台两地之间地理人才培养的协同,全面推进学科特色向人才培养特色的转化、科研优势向创新人才培养优势的转化,有力地支撑了基地学生的厚基础、宽领域、跨界培养。科研教学协同育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积极成效,获得2018年度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四、教师指导,学生主导,创建全过程、分阶段、个性化科研训练体系。
       团队教师爱生如子,大家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学院把这么优秀的学生交给我培养,我必须当好这个导师。依托科研创新团队建立的基地班导师团队,坚持以湿润亚热带丰富的生态地理内容为载体,围绕学科前沿热点领域,通过“科研团队+研究生+本科生”的科研训练共同体开展科研训练,培养基地学生团队精神和科研精神;“全过程—分阶段”开展多种层次的科研实训,让学生从培养兴趣到技能训练再到自主创新,有效地提升了科研创新能力。基地专业“全过程分阶段科研训练体系的创建”获得2014年度福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全国地理学国家理科基地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文明宿舍  你我共建

■文学院2015级17号楼514宿舍  杨钰雯
         三年前,我离开了家,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福建师大,与其他5位小伙伴在仓山校区17号楼514宿舍相遇、相知,组成了一个新的“家”。我们性格相异,志趣却相投,是缘分让我们相遇。
     我们朝夕相处,相互勉励,在文学院积淀百年的优良学风中,我们丝毫不敢懈怠。长安山上的露珠见证我们晨读的刻苦,小操场内的欢笑成为我们友谊的注脚,深夜17号楼24小时开放书吧的灯光照耀我们前行的道路。三年来,我们宿舍6人学业成绩全部保持在年级前20%,获国家级、校级各类奖学金22次;大四的我们更是实现突破自我,有3人获得研究生推免资格,并分别被暨南大学和我校录取。
       我们兢兢业业,乐于奉献,3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们积极投身学生工作,各自在学校、学院和年级担任主要学生干部。我们当中有班长、团支书,有院学生会外联部部长,有校学生会新闻宣传中心副部长、中文联合报副主编等等。我们也数次荣获校、院各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我们积极参加校园文明建设,热心公益,6人三年志愿者时长总计近1600小时。我们以己之力参与节能减排,自大一入学以来我们宿舍从未交过水费,每月人均电费也不超过10元,因此我们获2016-2017学年校“十佳节能宿舍”荣誉称号。由我们倡议并在17号楼带头发起的垃圾分类,带动了整栋宿舍楼同学积极投身这项习总书记眼中的“新时尚”,使17号楼成为全校垃圾分类工作的典型,并入选福州市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单位。在17号楼文化走廊建设中,我们宿舍也积极参与,全校首个24小时开发书吧管理团队中就有一人来自我们宿舍。
      文明宿舍的评比是一次契机,无形中督促着我们养成良好的个人和宿舍卫生习惯,更给予我们思考、学习可贵的相处相容之道、自觉自立之道、团体上进之道的机会。
      仓山校区17号楼514宿舍是我们6个在外求学的异乡人最温馨的心灵归宿,是失措无助时的避风港,是疲乏困顿时的能量剂,是我们四年相依为命的“小家”;而福建师范大学则是全体师生的“大家”。我们向每一位同学发出倡议,为了我们的“大家”,从我们的“小家”做起,从宿舍里的每一件平凡小事做起,来日必可期。
      最后,愿大家共同努力,争创更多优秀“文明宿舍”,为全国文明校园福建师大增光添彩!


分享到:
    
回到顶部 
福建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3406次访问,全刊已有4469182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