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福建师范大学校报》 - 福建师范大学

返回首页   第657期     合订本   报刊导读   小程序   更多期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作品,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验证码:  
夸喷群的药,无法根治情感需求的病
作者:校报记者 李淼 黄靖婷 漫画记者 林小婷
查看:81   


    近日,“夸夸群”和“喷喷群”在大学生群体中悄然走红。在夸夸群里,随便一件小事,都能收到别人的花式表扬;而在喷喷群里,再大的功绩,得到的都是他人犀利刻薄的批评。这两种迥然不同的群聊风格,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支持“夸夸群”的人们认为:“夸赞能够安抚人的情绪,使其在赞美声中获得满足感。”支持“喷喷群”的人们则认为:“人要接受现实,一味接受夸赞不如在‘找骂’中认清自己。”
    对此,笔者认为虽然这二者均能够舒缓个人情绪,帮助缓解压力,但无法根治情感需求的“病”。
    诚然,夸夸群与喷喷群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释放情感的出口。然而,群内大多数的夸赞与抨击不具有针对性。对求夸求喷者而言,他们与群内的其他成员素未谋面,只是通过虚拟的网络、单调的文字进行交流。因此,与现实生活中的亲人朋友相比较,夸、喷人者对求夸求喷者的了解不够深入,情感不够深厚,不懂其压力的来源,所表达出的赞美或批判之情大多笼统而宽泛,犹如隔靴搔痒,只能短暂弥补人们情感上的需求,舒缓一时的情绪。
   除此之外,铺天盖地的赞美与批判,容易形成为夸而夸、为喷而喷的现象。不可否认,某些夸、喷者通过巧妙且在理的言辞,为自卑愧疚者披上一层柔和而温暖的外衣,为自负狂躁者洒上冰凉而不刺骨的清水。但需要认识到的是,夸喷者的话语倘若处理不得当,原本用于抚慰情绪的群聊便可能适得其反,成为夸喷人者宣泄个人情绪的出口,从而使得夸夸群与喷喷群的意义大打折扣。
    据笔者了解,夸夸群、喷喷群并非时下的新事物,豆瓣互助小组等便是其雏形。夸夸群与喷喷群火爆的背后,反映出的恰恰是人们情感需求的问题,这二者固然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情感方面的短暂需求,但不免有些拘于形式。在笔者看来,解决情感需求的“解药”从来都在我们自己手里。在肩负各种责任、面对大大小小的压力时,与其一味地借助群聊软件,不如适当“抛弃”手机等电子产品,多与现实中的朋友沟通。用真心与坦诚换来他人发自内心的称赞或是一针见血的建议,而非用虚拟的网络世界短暂地填补内心情感的空白。


分享到:
    
回到顶部 
福建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00708次访问,全刊已有4477034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