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福建师范大学校报》 - 福建师范大学

返回首页   第562期     合订本   报刊导读   小程序   更多期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作品,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验证码:  
《百年协和》序
作者:汪毅夫(我校校友、全国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  ■
查看:29   

    我敬重的导师俞元桂教授1942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中文系,1946年他回到母校任教。俞元桂先生曾经写过一首《怀魁岐母校》的诗歌:“楼台掩映碧波明,校景东南负盛名。济济良师辉讲席,莘莘学子拥书城。葱茏树影藏人影,宛转琴声杂鸟声。漫步江边风习习,千帆竞发趁潮平。”余生也晚,诗中描述的福建协和大学读来不免令人心生向往。2003年,福建师范大学应时之需申办一所独立学院,拟沿用其三个主要前身校之一的福建协和大学的校名,我觉得最合适不过,便赞成取名“协和学院”。我在《福建协和大学与福建文化研究的学术传统》一文中提及1931年福建协和大学因撤销教育学院后不符合“大学应包括三个以上学院”之规定,也是以“福建协和学院”获准教育部立案的,直到1942年获准升格,恢复“福建协和大学”之校名。2007年,我指导的研究生黄涛以福建协和大学为研究对象的博士论文《大德是钦——记忆深处的福建协和大学》正式出版,他邀请我为该书作了序言。
    《百年协和》是有关福建协和大学的又一部著述,这是给所有“协和人”和关爱“协和”的人一份珍贵而特别的礼物。正如书中所言,福建协和大学留下的是灼灼其光的历史,有很多值得借鉴和传承的宝贵精神遗产。它的珍贵与特别之处,表现在编者极力收集与挖掘前人未曾发现的史料并进行考证,特别是照片,补充了原有史料的不足,并对这些资料认真编排,以更好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比如书中第二张图片“协和大学仓前山校址”的图片,据说是从日本东洋文库的莫理循收藏的专辑《Album of Hongkong Canton Macao Amoy Foochow ( vol.1)》中翻拍出来的;还有多张难得见到协和大学学生活动的照片;另外,本书对协和大学培养的院士名录进行了考证,并收录了12名院士的照片。这些照片是经过多番努力收集来的,可谓来之不易,十分珍贵,而这些对再现历史是很有价值的。
    本书的特别之处还表现在以一种文学的叙事来重现和书写历史。上篇在描述福建协和大学历史中融入了诸多校友的深情回忆,饶有趣味地展示了协和大学的另一面;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有意识地挖掘出福建协和大学永不过时的教育理念。下篇描述了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对这种精神理念的追寻和自身永不止步的教育追求,选取了协和学院创新教学和校园文化的某些片断,以小见大其作为新世纪福建省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和“孵化器”取得的育人成效。十年的风雨历练,已让协和学院从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慢慢成长为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在新世纪的朝阳下,满载希望续写着教育新篇章。阅读本书的过程,是读懂这两所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大学以及彼此之间关联的过程,也是感受一所大学精神与文化传承的过程。
    历史的车轮带不走的永远都是那些留下深深印记的人和事。不管是一个世纪前的福建协和大学,还是如今的协和学院,那些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和闪光的日子被文字书写成不朽的记忆;那些激动人心的历史场景和难忘的画面被影像定格为永恒的瞬间,相信这些岁月积淀的荣光将激励着每位“协和人”执著坚定地走下去,在新的征程上奋勇前行。我想,这也是编者的心愿所在。
是为序。

                                                                            2013年10月18日


分享到:
    
回到顶部 
福建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6781次访问,全刊已有446934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