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福建师范大学校报》 - 福建师范大学

返回首页   第641期     合订本   报刊导读   小程序   更多期次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作品,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验证码:  
雏凤清音起三牧——《作文精华》序
查看:71   

■ 袁勇麟(社科处处长,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福州一中的语文教学是福建省的执牛角者,而她又特别注重其中的作文教学,因为作文教学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的文学素养、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自2004年起,福州一中更是每年汇集学生的优秀作文,编成《作文精华》一书,既给作文优秀的学生以鼓舞,为他们的成长留下足迹,也给其他学生与后来者以榜样,让他们欣赏学习并激励他们努力为文。
      眼前这本《作文精华》已是其系列之十四了。体例沿袭一向的良好做法,既选有本部福州一中的优秀作文,亦选有三牧中学与贵安学校的优秀作文;年级上自初一至高三,每一年级均有优秀作文入选,可让读者看到随着年龄与智力成长中学生作文写作的变化过程;而选文中既有自发写作,又有应试作文,既有专门用心的文学社写作,还有一般性的课业作文。一语以概之,则是:“琳琅满目,各俱精彩”。
      小作者文笔之好是我对这本作文选的第一感受。清朗的辞句与细腻的描写在书中俯拾即是。开首第一篇三牧中学初一方言的《从前》一文就让人“惊艳”了。她写自己一家“从前”的海岛幸福生活,当一家三口骑着摩托车傍晚时分要到海边去:“我突然发现,在山的那边,天空就黑下来,像一滴墨在水里晕开。一转眼工夫,我的头顶,我的眼里,全是黑乎乎的了。什么,也看不见。一刹那安静下来,时光凝固了,那却是岁月中最柔软的时光。”句子并不华丽,却用最普通的词语将天色的变化富有动态地描摹下来,尤其后面的引申最是触动人心:黑暗带来的不是恐惧,而是安静,是一家人的亲密时光,于是,这一幕在小作者的心中凝固成了剪影,也深藏在了她柔软的内心深处。陈昕玥写车窗外的景色:“自车内向窗外望去,各种景物走马灯似的一一掠过我的眼帘。我的目光几乎毫无焦距,怔怔地看着窗外景色,凝望着那一点一点如同珍珠般剔透晶莹的雨水在蔚蓝天际之下的沿街灯火映照之中,逐渐将车窗渲染得缤纷绚烂,斑驳陆离,又随着车的不断前进而一道道彩虹般优美的弧度,最终又隐没于视野。”虽然“蔚蓝”一词用得不够贴切,但整个句子的动态感与光影感却不会因为一个词而损失分毫。何心怡描摹外婆择菜的娴熟手法,既细腻又充满了生活的意味:“只见外婆灵活的手指挑出一束菜,在嫩叶连接茎的地方轻轻捏起,再一弯、一折,漂亮的叶子就落在盆里了。”黄子安形容薄雾里的太阳,“露出微微的橘色,像一个染了白霜的柿子”,比喻十分新鲜独特;刘一萱感受食物美味,恍若让你觉得是在看《舌尖上的中国》:“轻咬一口,粒粒饱满得似乎要撑破开的糯米在唇齿间绽放,化成一汪糯而甜软的暖流。红豆的甜香,腊肠的醇美次第在舌尖盛开,和着糯米沉厚的基调,粽叶汁灵动的点缀,在口中奏出绝美的乐章。”汤思佳纵横捭阖论万里长城:“望万里长城。昔日,秦皇动天下之力,北筑长城,以抵外来入侵。塞外的马蹄不能将它踏破,冰冷的子弹不能将它击倒,那是中华儿女用血肉建造的脊梁。万节台阶上天际,千年风霜未倒塌。”吴佳婧身为一女生而能发慷慨激昂之语:“个人对于国家的热情,必须是建立在‘我为榫卯’的自知之上的,其中大小之辩,何其关键!以精微而不谦卑为纲,以博大而不自负为法,恢弘国民之热忱,端正吾国之正色,从而积小流以成江海,国之大器,国之大气,自然而成。”……而最为满纸珠玑的当是肖彧非的《满园春色祭一人》一文,其余不讲,单是“稊菽藂糅,蘙薈菶茸”八个字,就足以让你想象她文采之一斑及其背后的文学素养。古人云:“言而无文,行之不远”,福州一中的这些小作者是深得作文三昧的。
      可能因为初中生活与阅读都还比较单纯,而且逻辑思维也还比较浅层的原因,初中的小作者写作题材与体裁相对比较狭窄,主要写的都是记人叙事的散文,并且这些人和事也多集中在自己及周围人身上。然而,在这些文章当中,我们也发现有几篇立意颇为不俗。张敏茨的《属于我的小幸福》写“走路”,刻意以“走路”的缓慢去发现不同回家路上不一样的景致,去“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幸福”,是当前慢生活的回应;《美在细微处》中江傅天以摄影机为眼,通过别样的视角不同的速度去记录呈现平时大家所熟稔的景观,发现“无论远方,还是身边,都有美,它,在细微处”;《风记得花香》是一篇童话,郑晓微以曾被花香救醒的风儿在寻找消逝花香的过程中不断帮助他人的故事来告诉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因为“风永远记得花香”,一件小善事可能引起一系列善事的蝴蝶效应。
      由初三跨入高一,虽是只年长了一岁,但似乎小作者陡然成熟了起来,而作文也一改初中的单纯稚嫩而复杂犀利起来。先是两篇《风波》让人拍案叫绝。黄雷妤所写的《风波》颇具鲁迅《风波》之风,杨家婆婆住了院,于是村里飞起各种蜚短流长,杨家婆婆出院了,蜚短流长的人依然纷纷前来慰问,“杨婆婆不明所以,继续乐呵呵地烧饭打扫散散步,和林奶奶唠唠嗑。杨小和林三互掐了一架,然后继续一起撒野”,杨家婆婆到底是因何住院的,小作者始终没有交待,因为她要写的是这一住院引起的村子里的“风波”,以及由此照见出的中国不好也不坏永远的乡村。相比较而言,肖雨洁写的《风波》更为冷峻,她这一风波产生于城市,时尚的洋子小姐不小心将小提包掉入桥下引起小区争端、某局长贪污被捕等一系列风波。肖雨洁的高超之处是以镜头的方式结构全文:第一个镜头深夜洋子小姐袅娜走路丢包;第二镜头桥下野猫被包砸乱叫,流浪汉捡到包;第三个镜头暗黑之中的小区吵闹声;第四个镜头隔天洋子小姐依旧袅娜走路并收到丢失的包,发现似乎少了东西;第五个镜头洋子小姐看电视,当地新闻播报:“因半夜猫叫扰民,郊外一个小区里的住户与养猫人家起了争端,民警已介入调解;中央广场上发生非法集会,组织者传播邪教思想,已被警方逮捕;本市某局长被群众举报贪污受贿,因证据可信,已被带走调查,后续发展本台将跟踪报道……”结尾是洋子小姐觉得无聊就关了电视,因为“恐怕连她自己也不会想到,这一阵风波是怎么起的”。此文之妙正如其指导教师所评:“作者虽未正面叙写风波,却又处处在为风波作铺垫”。
      这两篇《风波》自然都超越了纪实的散文而跨入虚构的小说行列,其他小说类的篇章还有《他》《当她老了》《原来如此》《一抹明媚的忧伤》与《零点》等。《零点》的科幻、《他》丧女后无法自拔的悲切、《一抹明媚的忧伤》中四月五月两个舞者的坚强与情谊等都让人印象深刻,而《原来如此》中对面馆老板的阴暗想象直让人想起鲁迅的《狂人日记》,《当她老了》以祖孙三代三种不同的心理视角来呈现亲人之间的摩擦与无论如何都不能都抛弃的亲情亦是结构精妙。
      高中部的作文还有一个特点是议论性文章的增多,并且其中许多议论都能够独出机杼,发人所未发。陈震宇由《大圣归来》这一无厘头的影片联想到“每个人都想像齐天大圣一样强大、骄傲地活着,直至他戴上生活的紧箍咒”;李兆桢能够对项羽自刎乌江一事,一反历史因袭的负面评价而提出他是“活在‘梦’里”,并且以阿基里斯、罗丹、自己为例来肯定这种梦想:“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为梦而活,只是每个人对梦追求的程度不同。这就是理性的现实主义者和浪漫的理想主义者的区别。现实主义者往往是现实中的赢家,但不得不说我们往往更爱后者”;王辰认为用来纪念的碑其实反映的是人类对忘却的恐惧;刘颖东能够从马斯基林助手因个性生理差异而被误辞一事引申出“慎以己度人,容参差百态”,认为如此才“可以让这参差百态的世界更其缤纷美好”;潘啸触摸到当前最让人关注的共享单车话题,并从“商业项目”与“社会道德”两个方面分析其“折射出的中国社会矛盾重重”,这样贴近社会热点的选材与尖锐的质问已是一篇极好的杂文了;而林佳宁谈“父母皆祸害”,初看题目让人无法接受,但细读下去不得不承认社会上的确存在小作者所论的这一现象——当孩子在焦虑、无助、落寞的时候,父母把他晾在一边,“这不是教育,是一种最原始、最野蛮的暴力”,这篇文章跳脱议论的生硬,而把叙述与描写生动带入,其文末便是以描述作结:“就在我写这篇札记的时候,弟弟正在房间外尖叫。可我不会安慰人啊。”其余,如林之澄的《歌咏永恒——温德米尔湖区的诗性救赎》与欧咏恬的《我听马勒》是极好的随笔;陈炅宁与魏玄览,一写杂趣,一写茉莉,竟是全篇均为古文且颇为纯熟流畅毫无生硬拗折之感;袁子一的《读书当有家国精神》与吴则毅的《中国心,中国新》是限时紧张的考场作文,却能戴着镣铐跳舞,从容议论,于短短的800字中见其心胸格局、知识积累与思维敏捷。
      若要论说这本作文选的不足,则是体裁稍嫌狭窄了些,诗只有陈泽长的《今夜,谁是堂吉诃德》一篇,剧本则全本皆无。如今的中学生思维活跃、接触面也广,只要适当激发当可迸射出无穷的创造力,那么,诗与剧本我们就期望于来年的第十五辑了。
      当然,谈论这本作文选绝对不能忽略每一篇选文之后那简短又精准的指导教师点评。他们有时仅对文章做画龙点睛的评点,有时还会指出小作者的个性或是写作缘由,而更有许多引申开去,是极好的一段议论甚或是自己心绪的抒发了。其中如黄遂老师的“那种祥和宁静之于乌烟瘴气,那种浪漫恬静之于现实枯燥,那种温馨优雅之于郁闷乏味……种种天使般的美丽带来的光芒正拂去阴暗,天河泄下的瀑流正洗净浊气,天风浩荡,‘我’、我们,仿佛整个世界正得到救赎”,若鲁卫鹏老师的“若珂此文,谈光影,说晚风,讲琐事,忆亲情,赏花草,品美食,观云霓,望归鸟,听鸣虫,自有读书人的深致在。通篇而观,以情运笔,随心属文,不汲汲于分数,不屑屑于章法,可谓自有妙处,自成佳构。一句‘于是情动,不过盛夏白瓷梅子汤,碎冰碰壁当啷响’抵得上扶桑所谓的物哀之美了。时岁不居,美景易逝,因情而动,以笔记之,甚难得也”……自是为此本作文选增色不少。
      主编王兆芳老师是我的学生,自毕业后就投身语文教育,如今在福建省语文界已是业中翘楚,他每年不遗余力收集、甄选、汇编《作文精华》,显示出教育者与文化人的关怀、胸怀与情怀。他嘱我作序,我自是恭敬不如从命,而能够读到如此年轻充满朝气的文章,可以触摸到未来社会中坚的思考脉络,亦是一大快事!于是,恭谨阅读,草成此文,并以此祝愿福州一中这些悦耳的雏凤清音能够响腾三牧、直冲云霄。

分享到:
    
回到顶部 
福建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5315次访问,全刊已有4477009次访问